中心研究理念和研究工作大图景
吴金闪
北京师范大学
系统科学学院
教育系统科学研究中心(IESS)
报告的目的
给各位同路人介绍中心研究工作的理念和方向
教育学新模型
科学学新模型,甚至出版
吸收您的批判性意见和建议
下面所讲的信息可见
大物理
和
IESS
中心愿景
帮助老师教得更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帮助科学家研究得更好,帮助科技管理者管理的更好从而促进科技发展
帮助企业做更好的管理和创新
随时打断我问问题
核心理念和概念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相互联系的知识
知识的层次和高层知识生成器
事实性程序性知识
学科概念
学科思维等学科大图景
一般性人类思维(批判性思维、系联性思考)、教和学的方法(理解型学习)
核心理念和概念
上下联系:上层生成下层,上层来自于对下层的抽象和总结
左右联系:同层内知识也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
核心理念和概念
理解型学习:运用了上下左右的联系来学习的过程
机械式学习:孤立知识点,通过重复练习来学习的过程
透彻联系,看到整体,对自己来说搞得明白的整体
关于“能力”和“知识”
“能力”一般而言是“可以干某件事情了”的意思,具有干某件事情的很高的可能性
回到教和学,“干某件事情”指的是在某个思维的指导下用某种知识来提出和解决某个问题,甚至进而创造新的知识
如果我们追问,到底怎么就能够“干某件事情”了,我们就会发现,其背后往往是一个思维、一些用到知识和使用这些知识来面对问题的意愿和习惯
关于“能力”和“知识”
也就是说,通常说的能力是知识和问题间的联系,我们发现“干那些事情”需要
思维层(第三层第四层)的知识
学科概念层和事实性程序性的知识
喜欢面对挑战性问题的习惯
在我们的概念体系中,没有独立的能力层,
能力就是知识生成器以及使用生成器面对问题的意愿和习惯
这也是概念地图的精神:任何联系都要找到合适的连词标出来
举个例子
除了死记硬背,这个问题其实可以运用“因地制宜”(环境影响人类行为)的思想来解决
能力,只要分解清楚为什么会具有,还是知识
高层知识生成器之学科大图景
典型研究对象
典型研究问题
典型思维方式
典型分析方法
和世界以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高层知识生成器之学科大图景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习之后才能体会到学科大图景
一旦建立学科大图景,可以帮助学习、使用和创造知识
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这样的大图景吗?
惰性知识:孤立的,和学科大图景没有联系的知识
新教育模型
在人类知识高速公路上以高层知识生成器为目标的理解型学习
通过生成性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高速公路
课程专业仅仅是某个级别的涌现结构
每个人都学成自己的四不像
最终产品形态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
学习资源(教材、课程视频、Wiki词条、习题、项目等)链接到概念以及概念联系上
学习者决定学习的整体目标,算法(和专家)设计学习顺序
算法(和专家)随时诊断被试的学习进度
局部知识也运用理解型学习、创造体验式学习
为什么要实现它
学习是为了学会创造知识和创造性地使用知识,或者欣赏知识的创造和创造性使用
教是为了帮助学习者学得更好,学会学习的方法以及自学的基础(引领)
为什么要实现它
知识的重复性使用很快会被机器代替
但是,一方面需要创造型人才,一方面不断地背口诀和刷题
培养出来的具有大量的惰性知识的人
中心愿景
帮助老师教得更好,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用这个教育新模型统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透彻联系,看到整体
怎么实现它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的构建的任务和算法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上的学习顺序算法和断性检测算法
理解型学习的行为和脑活动的实验研究
构建最终产品,推广理解型学习
促进理解型学习的知识的教和学的层次之上的教育系统的研究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的构建和构建算法
目前手工构建,以概念地图和Wiki词条的形式
汉字理解型学习系统
英文单词基本完成
小学数学基本完成
需要从书和论文中构建概念地图的算法
知识层次标记
把习题、项目联系到知识高速公路的上
基础架构和算法
把教和学的问题分解成两个子问题
底层知识结构,用概念网络表达
概念网络上的算法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上的学习顺序算法
人类知识高速公路上的断性检测算法
顺便,把问题分解成数据(及其描述框架)和对数据的操作是非常具有一般性的研究方法
例如,汉字学习顺序算法
已知汉字之间的直接联系($i$是$j$的部件)矩阵$a^{i}_{j}$
定义$A$的列归一化(对行求和等于1)的矩阵$\tilde{A}$
求解逆矩阵,其中$W$是使用频率,$\tilde{W}$是学习顺序 \begin{equation} \tilde{W}= \left(1-\tilde{A}\right)^{-1}W= W + \tilde{A}W+\tilde{A}^{2}W+\tilde{A}^{3}W + \cdots \end{equation}
考虑了汉字的使用频率、直接构成字的数量(度)、是否参与构成了很多层汉字
汉字研究的例子
汉字理解型学习
汉字研究的例子
高效学习顺序,甚至个性化
自适应诊断性检测算法
甚至决定教什么学什么,而不仅仅怎么学
汉字学习顺序
成本-累计字数,成本-累计频率
理解型学习的实验研究
在选定的局部知识(高层类比、if-then推理、汉字)上,对比理解型学习和机械式学习
学习成本(情感负担、认知负担)
学习效果(迁移学习、迁移创造、成绩)
特征性脑活动,学习过程和运用、创造过程
理解型学习的实验研究
选择一定规模的知识,例如一群汉字,做理解型学习和学习顺序算法的实验室实验
选择某个学段的某门课,例如小学数学,做理解型学习和学习顺序算法的课堂实验
诊断性检测算法的实验研究
其他拓展性和辅助性研究,从知识的教和学到教育系统
迷思的产生、抑制和消除
从知道到运用的距离
多脑同步,教和学联合起来探索理解型教和学
教和学的层次标注的任务和算法
教师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从学校教育到底学到了什么
促进理解型学习的教师培训和教育管理
最终产品平台的功能设计
新教育模型的“新”和“模型”
一个描述教和学主体的数学模型
把教和学的问题用模型的语言变成一道数学题
找一个方法求解这个数学题,并得到解
检验这个解,乃至解法
教和学的科学化:数学建模和检验
同一个模型可以用于教和学的研究和实践
敬请期待“人类高速公路上的理解型学习系统”
科学学三层网络框架示意图
框架:主体和联系,层
概念层:学科概念(可以包含事实性知识等更低层知识和学科思维等更上层知识),通过逻辑关系相连。例如定理之间的“证明”关系
论文层:论文,通过引用相连
研究层:研究者,通过学术传承关系相连
层间:作者-写作-论文,论文-研究(用到,提到)-概念
框架:可以用来做什么
把概念以及论文聚成主题、领域、学科等
衡量论文的创新性
领域鸟瞰,给研究者以及科技管理者
最终促进科学的发展
其实也可以
促进较科学
新科学学模型的“新”和“模型”
给科学学的主体及其关系找一个数学描述
各种科学学的问题都可以变成这个数学模型下的数学问题
求解、检验,一般化为分析方法、概念甚至思维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学数据、问题、分析方法、思维方式的数学语言
统一的研究框架和应用框架
举例:网络
数学定理,用“证明”相连,配上文章和作者,例如研究各个国家的直接和间接贡献
化学反应物和化学反应,彼此相连
疾病-特征-药物网络,配上论文和作者
汉字,音形义相连,原则上可以配上考据论文
英文单词,字源拆分
举例:分析方法
收集数据,建网络
问问题,用网络上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
检验,系统化、理论化
分析方法的核心:网络分析,综合直接和间接联系,例如学科支撑关系
服务新模型的出版
论文带着概念地图形式的摘要
研究了什么问题
主要结论和论据是什么
将来非常容易整合到学科知识网络
成为可供研究者使用的数据集
学术书籍也一样
学习资源出版在知识网络上
研究工作数据集
ReseaCmap,类似于化学反应,
Reaxys
,
SciFinder
每一篇文章吃进去一些概念、数据、思想,产出一些新概念和结论
超越关键词
研究相关问题的科学家可以用
研究科学学的可以用
甚至AI研究者?
中心研究鸟瞰
小结
给教和学、科学研究的主体以及主体之间的关系做数学建模
把教和学、科学研究的问题变成模型语言下的数学问题
求解和检验,系统化,也就是科学化
同样的理念和技术,可以用于服务企业
问题时间
感谢您的时间,建议和意见
带回家的消息:携手同行,改变教育,改变科学学,让世界更美丽
帮助老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研究者研究得更好
中心网站
|
大物理研究团队